培训简报 (第二期)
首页
学院概况
教学培训
科研智库
中华文化学院
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
《统一战线学研究》
社院党建
首页 >> 教学培训 >> 学员园地 >> 正文
培训简报 (第二期)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25-10-24

                                      培训简报 (第二期)  

                               第二期全市社院中青年教师培训班            

2025年10月20日  

  【编者按】2025年10月17日上午,第二期全市社院中青年教师培训班开展分组讨论。学员围绕“社院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自我定位”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思考,深入探讨并分享社院教师政治属性、教学职责、实践价值等。班委现将交流情况整理编报,供学员交流学习。 

     第二期全市社院中青年教师培训班 开展分组讨论  10月17日上午,第二期全市社院中青年教师培训班进行分组讨论。全体学员围绕 “社院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自我定位” 主题,结合《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与自身教学实践,从政治引领、教学实践、科研资政等维度深入讨论,分享感悟与思考,讨论交流踊跃而热烈。 

1

   交流中,学员一致认为“政治性”是社院教师的首要属性,必须始终坚守“社院姓社”根本方向。垫江社院李凤提出,社院教师要强化政治引领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确保教学内容不偏离政治方向,筑牢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丰都社院孙英杰结合法学背景谈到,面对多元学员群体,社院教师不应是“裁判员”,而应是“共识网”的编织者,以法治精神、宪法权威为“线”,将政治理念融入学员关注的实际问题,在法治共识中凝聚政治共识。四川省社院鲁珂强调,“何以政治”是社院教师工作的总纲领,需以“何以学术”为路径,“何以共识”为目标,用学术讲政治,在多元中寻求一致性,体现统战工作的柔性力量。 

    对如何提升教学实效,学员们结合教学方法创新与能力培养展开讨论,提出多项具体思路。云阳社院刘佳琪提出,社院教师需打破传统“知识传授者”定位,转型为“理论研究的深耕者”与“学员发展的同行者”。既要扎根一线调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鲜活案例让课堂有“现实温度”;也要尊重学员主体地位,以平等交流替代单向灌输,帮助学员提升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等核心能力。南岸区社院马璇分享到,教学中需兼顾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可通过组织模拟协商、案例分析等活动,提升学员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发挥中华文化学院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增强学员文化认同感。酉阳县社院刘媚结合年轻教师成长经历提到,要做好教学工作,需先成为“政治理论的学习者”,主动钻研原著、关注时事,只有自身学深悟透,才能将高深理论转化为“家常话”,用学员熟悉的社会热点、工作实际讲解政策,提升教学感染力。 

    学员围绕社院教师如何服务统一战线事业,从资政建言、基层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万州区社院谢玲伶结合社院教师如何提升专业性谈到,社院教师既要聚焦统一战线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科研,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也要密切联系统一战线,将基层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避免“纸上谈兵”,以“言之有物、论之有据”赢得学员信任。永川区社院张兴建结合《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谈到,社院教师还应是“统一战线工作的积极实践者”,可通过组织统战活动、联系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深入了解统战成员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梁平区社院陈豪认为,社院教师是凝聚党内外共识的“黏合剂”,基层社院的核心是凝聚人心,但这不能靠硬灌输,要通过交流研讨、“课前5分钟”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引领藏在服务里,这种平等交流中形成的共识,比单向宣讲牢固得多。江津区社院阳月表示,社院教师是统一战线团结联谊的“积极促进者”,应当在课堂内外,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党派、不同界别、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学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营造团结、和谐、包容的学习氛围。 

   各组学员均表示,此次分组讨论进一步明晰了社院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方向,今后将以“理论传播”与“实践服务”相统一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与教学能力,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图文:第二期全市社院中青年教师培训班学员陈豪)